(1)成果简介
现代气象事业呈现出交叉复合性强、服务领域广的态势,聚焦气象现代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新技术体系框架,亟待实现大气科学与信息工科的融合发展和协同突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建校以来坚持服务行业不动摇,2007年即自设气象信息技术二级学科;2015年《教育部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复合型气象人才”,学校进一步依托大气科学A+学科,主动服务气象行业关键科技领域,以硕士层次为重点,系统推动“气象+信息”交叉领域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了一条理工结合、交叉融通的研究生培养实践路径。
本成果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学科特色,面向气象行业产业新业态需求,推进大气科学与信息工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融合发展,系统构建复合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具备交叉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复杂气象工程问题的高层次人才。学科支撑方面,优化生态构建交叉融合学科体系。基于“气象+”“信息+”学科建设思路,打破传统学科组织壁垒,推动学科协同和融合发展,为研究生培养奠定良好生态。培养方式方面,跨界融通强化交叉创新能力培养。增设学科交叉课程夯实多学科知识基础,推行问题导向教学方式提升创新意识,以交叉领域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为重要环节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条件保障方面,创新路径建设跨学科导师团队和育人资源。推动师资工程化,打造学科融合团队,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发挥共建体制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国际机构等全方位合作,集聚项目、平台、实践基地等协同育人资源。
经过十余年改革实践,建成融合度高、覆盖面广、服务力强的气象与信息交叉学科体系,成为国内气象及相关复合领域研究生最主要的培养基地,输送大批满足气象相关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气象系统及海洋、农林、交通、民航等行业从事气象相关岗位工作40%以上研究生为我校培养。基于气象信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改革经验,2017年起牵头气象专业学位类别增设论证工作,2022年成功推动气象专业学位列入教育部最新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如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复合型研究生培养奠定学科根基;
如何创新交叉培养方式,为研究生跨界融通学习提供有效途径;
如何集聚协同育人资源,为研究生交叉创新训练提供扎实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