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背景

现代气象事业呈现出交叉复合性强、服务领域广的态势。新时代气象强国建设目标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下,聚焦气象现代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新技术体系框架,亟需实现在气象大数据科学工程、国产超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地球系统模式工程和观测装备国产化工程等四项重大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的突破与应用。面向气象行业全产业链岗位需求,有待实现大气科学与信息工科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和能够解决复杂气象工程问题的高层次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建校以来坚持服务气象行业不动摇,致力于将大气科学建设为世界一流学科,大气科学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等级。2007年,学校即自设气象信息技术与安全(后改为气象信息技术)二级学科,开展气象与信息跨学科研究生培养。2015年颁布的《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复合型气象人才学校进一步依托大气科学A+学科,主动服务气象行业关键科技领域,围绕气象+信息叉领域,系统推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了一条理工结合、交叉融通的研究生培养实践路径。


2. 主要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具有信息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对传统上基于单一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带来严峻挑战,要求克服学科组织壁垒难破除、跨学科培养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资源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优化复合型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基于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具体而言,本成果主要解决以下教学问题:

1)如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复合型研究生培养奠定学科根基。基于单一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存在知识体系覆盖面窄、学术视野不宽的问题,复合型研究生培养需要首先克服学科区隔障碍,为研究生发展提供交叉融合学科生态。

2)如何创新交叉培养方式,为研究生跨界融通学习提供有效途径。复合型人才培养难落地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学科交叉培养方式,这要求抓住课程设置、创新训练等关键环节,探索如何促进研究生的跨界融通学习。

3)如何集聚协同育人资源,为研究生交叉创新训练提供扎实条件保障。高校传统上主要关注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研究,而满足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交叉条件保障往往存在不足,这有待从跨学科师资团队、交叉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