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成效

拔尖人才涌现:拔尖学生深造率达90%,其中21.5%进入全球TOP10高校;输送中科院大气所50%以上推免生源,连续十年包揽考研综合成绩第一名;中华神盾、风云卫星等大国重器,航天探月、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气象保障青年骨干中我校毕业生占70%

创新能力提升: “互联网+”全国金奖、“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等国奖90项,数模竞赛获奖连续十年居全国4-8名;美国数模竞赛特等奖、华为ICT全球赛一等奖等国际奖9项;科创成果在Nature子刊、PNAS等期刊发表。

教改辐射全校:拓展国科大联合培养,新增腾讯、华为、京东等实验班,拔尖培养辐射60%专业、覆盖10%在校生。十年来,全校深造率从21.6%增至42.5%,竞赛获奖率从24.7%增至59.1%

2)教学改革

大幅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等9个专业群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成国家一流课程10门,国家教材9部,英文教材8部;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等。

引领推动气象专业建设:牵头推动气象专业学位成功增设;牵头制定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设置全国首个气象技术和工程专业。

3)国际贡献

建成全球数字校园:牵头成立国际气象教育联盟,推动全英文课程和案例进WMO全球数字校园,组织制定全球大气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学分互认体系。

拔尖学生国际实习:学校与WMO签署《实习生合作备忘录》,实现常态化选派,已有6名学生赴日内瓦总部实习。

4)示范推广

高质量理论成果:发表《教育研究》等CSSCI论文30余篇,丰富拔尖学生培养理论。

权威媒体报道:《锤炼“金课”打造“金钥匙”》等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道;与耶鲁的科研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被《Nature》报道;WMO官网报道我校拔尖人才培养经验。

教学改革实践有效辐射:成果负责人受邀在教育部“拔尖计划2.0”推进会、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汇报拔尖学生培养;中山大学等50余所高校来校学习拔尖学生培养经验。

行业和高教界高度认可:国务院副总理在全国会议上肯定学校“双一流”建设与拔尖学生培养。中国气象局局长评价学校无愧于“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高教司司长在“拔尖计划2.0”推进会上肯定我校拔尖学生培养展现了地方高校担当国家战略的使命,展示了拔尖学生培养一以贯之的追求,展露了一流学科领跑世界舞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