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气象行业关系到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和彰显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亟需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气象本科高校,大气科学是国家一流学科(A+),长期服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重大战略,肩负培养气象拔尖创新人才的国家使命。建校60年来,学校一贯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960-1966年,通过科教融合和因材施教,实施“十人兴趣小组”培养模式,培养出许健民(1960级)、吴国雄(1961级)、徐祥德(1961级)三位院士;1977-2000年,秉承“厚基础、强实践、重能力”培养理念,加强数理基础学习,实施“基础强化班”培养模式,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气象学会会士、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高级官员、中国气象局局领导、央企高管等一批杰出人才。
图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拔尖学生培养历程
进入新世纪,大气科学学科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气象行业的新一轮改革对拔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10年,学校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契机,组建长望学院,依托项目组主持的2项国家级、8项省部级教改课题,围绕如何将A+学科优质资源转化为培养拔尖学生的育人优势、如何以气象行业使命引领学生价值追求和涵养学术志趣、如何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全面提升拔尖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问题。以“一流学科引领,行业使命担当”为主线,以“气象+”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着力探索培养具备行业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的引领未来气象发展的领军人才,探索行业高校一流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南信大之路。